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孙自法)嗅觉经常被认为在人类感官中的反应最慢,事实确实如此吗?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北京时间10月14日夜间在线发表中国科研团队完成的一篇神经科学论文指出,人类对一次嗅闻中气味的时间动态敏感,其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近10倍。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介绍说,嗅觉经常被认为在人类感官中反应最慢,部分原因是快速化学动态带来的嗅觉感知的变化难以测量,精确控制气味释放的时间以及用高时间分辨率捕捉神经活动很困难,这阻碍了过去对嗅闻速度和人们区分气味能力的准确评估。
在本项研究中,周雯教授团队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仪器,能锁定吸气的起始以高精确度(18毫秒内)将不同气味化合物在一次吸气内依序递送到人类的鼻子,来评估人类区分不同气味序列的能力。实验使用了四种化合物,分别具有类似于苹果、洋葱、柠檬、花香的气味。他们请229位参与者嗅闻了由两种气味化合物先后呈现组成的气味序列,气味化合物间有不同的时间间隔。在另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对气味序列与其单独成分间的相似性进行评分。
研究团队发现,在一次吸气(通常持续1至3秒)内间隔仅60毫秒呈现的两个气味,其先后顺序的倒置就足以让人们闻出差异。他们还发现,当递送两种气味成分的间隔时间延长到100至200毫秒时,参与者倾向于报告这一序列闻起来更像先呈递的成分,而非后面的成分。这表明一种气味的成分到达鼻子的先后对于识别气味特征很重要。
周雯总结表示,人们的嗅觉感知比此前认为的要快得多,速度类似于对颜色的感知。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气味序列成分在化学结构和气味属性上都不同,而区分结构更相似的气味动态性可能会更难。(完) 【编辑:张子怡】 新闻结尾
在欧美视频免费在线平台,畅游精品影视资源,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乐趣!的相关文章
高校开设“转化门诊” 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相关文章
奥运冠军丁欣怡和郭崎琪为重庆体育博物馆捐赠艺术体操珍贵藏品
中方:愿同各方继续加强粮食安全合作,共同建设没有饥饿的世界
“爱情鸟”筑巢湖南郴州莽山 温馨喂食幼鸟
广东紫金白溪保护区上千株紫纹兜兰迎盛花期
福建对台旅游升温 两岸文旅交流合作密切
重庆举行专家创新大讲堂 以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