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四千多年前的龙图腾和乐器长什么样?当时的都城又是如何建成的?备受瞩目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于今天(12日)上午正式开馆。
陶寺龙纹彩陶盘对研究龙崇拜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馆内集中展出的230件(套)珍贵文物,全景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陶寺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展出230件(套)文物,90%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自1978年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主要包括陶器、铜器、木器、玉石礼器等各类器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
其中,陶寺龙纹彩陶盘是中原地区明确为龙图像的珍贵标本,对于研究龙崇拜的起源及相关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陶寺遗址为研究古代都城营建增加重要证据
为了让陶寺遗址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陶寺遗址博物馆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和实景复原展示手段,将陶寺遗址的功能分区、都城营建技法、生活做工等生动展现,带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古体验。
普通居民区、宫城、仓储、墓地、观象台、手工业作坊区等,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显示出规划井然、分工有序。大家可能都会好奇,4000多年前的宫殿究竟是何模样?
展览中,一块被等比例缩小复原的遗址,实际面积达6300平方米,是陶寺考古发现宫殿遗址最大的一处。其中,主殿有18个柱洞,东西面阔7间,是个面积达540平方米的大平层。这些王权、贵族和居民、手工业者生活的区域分布有序,体现出明显的规划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高江涛:在这个280万平方米城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城市规划。有墓地、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就能够反映出来它当时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陶寺都城不仅拥有大城城墙,还拥有环绕宫殿区域的宫城城墙,整座城池由外围的大城和内层的宫城套合组成,形成了“双城制”。构建了宫城卫君、郭城卫民相结合的都城规划理念。
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 刘玉茹:到了陶寺文化中期,陶寺城址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宫城继续沿用,并增添了外郭城。这一举措完成了由单一的宫城,向“宫城—郭城双城制”的转变。
纵观历史,中国后世的都城充分借鉴吸收了与陶寺都城相类似的双城结构设计理念。城市拥有一道大城城墙,宫殿区拥有宫城城墙,这种城市规划布局的理念,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就已经付诸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高江涛:“双城制”的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我们国家古代都城制度的重要的源头之一。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卞晓妍 山西台) 【编辑:梁异】 新闻结尾
秋云王静儿子国外读书:打破界限的成长与探索,让梦想在异国绽放光辉!的相关文章
加拿大埃德蒙顿举行加中文化节暨礼赞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的相关文章
滴滴:国庆出行订单再创新高 休娱文旅多场景消费潜力释放
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总决赛在贵州台江举行
国台办:强烈支持有关部门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图刊】金秋农忙正当时 各地秋收盛事绘就大地丰收画卷
首届海淀马拉松吸引2万余名跑者报名 装备奖牌首次亮相
应对飓风“米尔顿” 拜登宣布佛罗里达州进入紧急状态